很多硕士生,甚至本科生都会问自己,“我要不要读博士?”这不是一个选择题。
之前接触过不少基层医院的进修医师、直接进医药公司当了销售的医科硕士生或者本科生、大型三甲教学医院非博士学位医师等。在读博这件事上,几乎惊人的观点一致:再苦也应该读博士的~
为什么现在你听到的声音都是关于读博艰辛无比呢?不排除少量唱衰读博的分子。其实是因为绝大部分发声抱怨的都是博士在读进行时。完成博士学位的大部分人士正忙着下一个阶段的生活,无暇顾他分享。
如果觉得读博士太辛苦,等进入了社会,被生活虐得死去活来,尊严无处安放的时候,可能会明白,读博并不能阻止我们被生活虐得死去活来,但是它将是人生中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没有之一。
这篇文章不再赘述读博重要性,接下来就讲讲身边一个考博经历,以飨读者。以下用第一人称,方便描述。
本学渣本科毕业于某双一流高校,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成绩垫底,基本是玩过去的,内外妇儿考试碰上教学改革,之前没看书,光背老题库,结果惨烈,四门挂了俩。也算是圆满完成本科至少挂一门的历届光辉传统。成绩上的劣势直接导致与保研资格无缘。我们这一届差不多100人,有约30个都拿到了保研资格,但是其中只有十来个拿到了理想的临床专业保研和直博offer,剩下的保研名额全部是基础医学的。所以到最后实际去了的人还是少于30个。毕竟大家都喜欢临床。
等保研考试结束了,离考研时间剩下几个月,拿出了高考的心力,勉强踏上了研究生的末班车,跟着一批保研的同门进入了临床专业。
第一个心得:之所以讲了些考研经历,是想提醒读者,硕士没考好,直接决定了你考博的难度是简单级还是地狱级。当时天真乐观,觉得读了硕士就离博士不远了。不就另外一场考博考试嘛。现在想想,真是太傻太天真。
进入了硕士阶段,和同届共处时才明白教育资源从来都不是公平的。临床医学的深造是一环扣一环。每一环的质量都直接决定了下一环的机会。很多优质的、无与伦比的资源都无声的向某几个重点苗子倾斜。日子久了,你会发现,经过人为的资源富集,个人简历想不好看都难。作为一个本科学渣,自己在硕士期间成功延续了学渣的传统,到研二依旧乏善可陈。这也直接为后来考博设定了难度。
经历了研一的新鲜、研二的迷茫和焦虑,我在研三上半年决定考博。这个时候突然发现周围可以报的博导名额都悄悄的满了,“不好意思,已经有人选了”。当确定了最后一个可报的本校的博导也满额了后,当时就绝望了。
第二个心得:要早做打算。努力为自己站台。研三决定考博已经算是末排发车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早在研一就开始为未来的博一做准备了。所以,准备考博一定要早。主动和心仪的博导沟通。要不然没人知道你是谁,你的能力。
甚至,如果你不说,会有很多人替你代言。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同样适用于你的求学阶段。
那种凭着同学间良好信任和口碑获得众人推荐的清纯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决定考博的时候,优先是想留本校的,然后是对魔都的前两名高校心有向往。现在本校没戏了,只能挪窝了。当年,某旦是经典版考试,某交是经典版考试+创新版申请考核(现在某交已经全面推行申请考核制)。于是乎,开始一边写邮件match各个附属医院的博导,一边准备报名。让我奔溃的是,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回复名额满了,要么就是不回复。
原计划是一所不中至少还有另外一次机会。结果又是一次老天开的玩笑。发现两所高校的考博考试时间放在同一天。又绝望了。
好在没多久,峰回路转,之前拒绝我的一个某交的博导又来信,指出他还有一个名额空缺,欢迎报考!
这句话无疑是我那段时间听到的最动听的话。于是乎,考虑到某交的申请考核比考博考试提前,我准备先试一试,也好积累一点经验为考博考试做准备。
准备材料的时候,个人简历是朴素的,科研计划书是普通的,手头没有一篇像样的一作SCI,甚至连中文核心都没有一作。递交报名材料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炮灰。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作为一个美剧粉,本科+硕士阶段陆续考了TOEFL和GRE等,虽然成绩不高,但至少算拿得出手。在硕士期间得不到优质科研机会、被同门360度碾压的学渣,夯实自己的英文能力是唯一可以通过自己劳动获得果实的途径。后来才知道这个简单纯粹的想法挽救了自己。
报名不久,接到了申请考核的面试+笔试通知。提前一天到达魔都,思绪万千,一夜未睡。
笔试和面试放在下午,先笔试再面试。等轮到我面试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头一次发现自己能坚持清醒那么久。
面试官5个,我做了简单的英文自己介绍,问题4个,成功回答了俩。有俩不会。期间着重兜售了自己的英文能力。走出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去当销售了。
等到整个面试结束,已经饿过头了。看着魔都的车水马龙,说不出的心绪万千。回到学校就继续开始准备接下来的考博复习。
后来,接到通知,自己被录取了!
那一刻觉得自己都灵魂出窍了,再苦再累都值了。甚至比考研成功还开心。
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1.一大波申请者在申请考核初期就被踢了;2.博导极其看重英文能力。
第三个心得:英文真的能救命。虽然我的英文不是非常好,毕竟也是当时所有面试者里唯一一个拿着TOEFL和GRE的,可能算是矮子里挑高的吧。
之后,安心完成硕士毕业,就来到魔都继续新的生活。到现在为止,依旧感慨自己运气太好,当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申请考核,成功拿到名额。原计划重心是放在来年的考博考试的。后来才知道,只有一个空额的博导在申请考核招到了学生,就不会在考博考试里再招了。
第四个心得:时运很重要。不要因为没名额了就断了和老师们的联系。碰上好老师一定要珍惜和感恩,哪怕不能归于其麾下。有时候,多了一个名额可能就给你发邮件了。
文章解读、基金设计,扫我吧